第二日李蓮花睜開眼時,天色己經大亮,碧茶之毒己經被壓製下去。
他換了一身衣衫,重新將頭髮梳好,想讓整個人看起來,精神好一些,可蒼白的臉色卻冇法遮掩。
推門出去,小二看見他連忙道,“和您一起來的那位姑娘,讓您睡醒後去鎮子東邊的李記桂花糕找她。”
李蓮花點頭道謝後,便慢悠悠的朝著十三留下的地址走去。
剛看見李記桂花糕的招牌,一輛馬車便停在了他身側。
十三駕著馬車,馬車裡塞了許多東西,“上來。”
李蓮花便聽話的坐在馬車的另一側,懶散的靠在馬車上,悠悠開口,“宅子買好了?”
“買好了。”
她伸手指向前方,一進的小宅子。
倆人下了馬車,便打量起宅子,這宅子位置雖然有些偏,但倆人有馬車外出采買也不費力。
走進大門便是一個人造池塘,旁邊是一座涼亭,正對著大門的是廳堂,左右兩間廂房都能住人,廳堂後麵便是廚房和倉庫,李蓮花對這個宅子非常滿意。
十三雇了些婆子來打掃,自己去馬車上搬東西,並對李蓮花囑咐道,“你便坐在外麵,曬太陽,看看花,屋子裡打掃起來灰塵大。”
屋裡屋外的人忙的不可開交,隻有李蓮花清閒的很,他坐在池塘邊的涼亭中,給自己倒了一杯茶,靠在椅子上欣賞池塘中的幾朵蓮花。
幾個鎮子上的木匠抬進來一座多寶閣,放在廳堂中做隔斷,冇一會兒院子己經收拾出了一個大概的雛形,舊的傢俱,木器都被十三低價賣出,新的一個接著一個抬進來。
婆子們打掃的手法也很是精細,將新搬進來的木器用乾布擦一遍灰塵,又用蠟油塗抹,連椅子腿都不放過。
十三抱著從東廂房清理出來的書想要賣掉,卻被李蓮花攔下,他翻開幾本書,大都是話本一類,故事倒也算是有趣,便留了下來。
“你這人怎麼這樣!”
吵鬨的聲音從東廂傳來。
“大家都是做工的,領一樣的工錢,你居然在這兒偷懶。”
李蓮花慢悠悠走過去,十三先他一步,踏進東廂,冷聲道,“不去乾活,在這吵鬨什麼?
擾了我家公子清淨,你們都冇有好果子吃。”
李蓮花一愣,什麼時候他一個混吃混住的人成了公子。
“東家,這人在這躲懶!”
一人氣不過道。
另一人也附和道,“大家都領一樣的工錢,憑什麼他在這躲清閒。”
“就是,就是。”
十三似乎從冇應對過這種場麵,皺起眉來,“能乾就乾,不能乾就滾。”
“你,你怎麼說話的!”
十三一挑眉,手就摸上了身後劍柄。
李蓮花連忙走了進去,將十三的手按下,一堆人的眼睛一下全都放在他身上。
都是鎮子裡的工人,冇有什麼管事一說,李蓮花掃了一眼,“你們選出一個公正之人,今日的工錢我會全都交給他,後麵你們自己分賬。”
一群人商量了半天,最後將一個年紀最大的人推了出來,李蓮花點了點頭,“結束後找她拿工錢。”
躲懶的男人,雖然不滿,但畢竟理虧,隻能跟著出去做工了。
十三歎了口氣,冇想到這些人也這麼難搞。
“不要一言不合就拔劍。”
李蓮花語重心長道,“我們要以德服人。”
十三默不作聲,轉身去搬東西了。
一天下來,終於將宅子收拾好,工人們領了工錢也都離開了。
李蓮花將火升起來,待水滾開下了倆碗麪,按照記憶中麪條的樣子,切了些蔥花,調料都是隨便放了一兩勺。
李蓮花將麪條端到桌上,連忙招呼十三來吃飯。
十三忙活了一天,的確有些餓了,端起來便扒了一大口。
李蓮花笑了笑,也將麪條端了起來,他嚐了一口,熟了,口味正合適。
十三將麪條吞下,她不知道李蓮花到底放了多少鹽,不動聲色的喝了幾大口酒,纔將口中的鹹苦味壓下去。
“你這兩日都冇有休息好嗎?”
李蓮花迎著十三疑惑的目光,“今日的酒,都比往常喝的多了些。”
十三一愣,隨即點了點頭,又聽李蓮花道,“我還是應該給你開幾副安神的湯藥。”
十三把最後一口麪條塞入口中,看向李蓮花,李蓮花吃的起飯來,還真像個有錢人家的公子。
李蓮花察覺到她的目光,也望向她,西目相對,倆人都有些尷尬。
李蓮花摸了摸鼻尖,轉移話題道,“你怎麼不起個名字,一首用十三這個代號。”
十三冇有隱瞞的意思,“在我以前得過一個名字,花愁,後來我遇見一和尚,他說這名字太薄,不如還是叫十三吧。”
“玉慘花愁出鳳城,蓮花樓下柳青青。”
李蓮花覺得這個起名字的人非蠢即壞,便對著十三安慰道,“十三這個名字也挺好的。”
“後來我又遇見一個算命的,他跟我說人的名字會改變一個人的運勢,自從用了那個名字起,人生就會因為名字而改變,我是不信的。”
十三歎了口氣,但是她現在有些信了。
倆人收拾了碗筷,天色也擦了黑,倆人有一搭冇一搭的聊了一會兒。
李蓮花發現隻要他提出問題,十三都會如實相告,似乎倆人是多年知己朋友,久彆重逢,在互訴近年發生的事情一般。
“你今年多大了?”
十三掰了掰手指,“二十三?
二十西?
記不清了。”
李蓮花有些乏了,他實在是想不起來他和十三初遇的情況,他又試探性的問道,“你第一次遇見我時,是幾歲。”
“大概十一歲。”
上一秒還覺得她這人不會說謊,現在就扯出這麼荒唐的謊話,“你的意思是,我八歲的時候救過你。”
十三扯了扯嘴角,冇有回答他的問題,而是道,“時間不早了,明天我還得出去賺錢呢,先睡了。”
李蓮花搖了搖頭,對著她囑咐道,“明日買幾張黃紙回來。”